首页 / 科普专栏 / 正文
核工业文化遗产 | 一堆一器
发布时间:2022-12-02      资料来源:中核集团

中国核工业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留存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设施、设备、基地以及生产工艺、企业精神等核工业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过去时代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核工业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在《党建》杂志2022年第5期刊发文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在“夯实基层组织、筑牢战斗堡垒”章节中多次提到“红色”:让红色阵地更加牢固、让红色传统永放光芒、让红色基因焕发活力。本专栏将聚焦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两批22项),传承红色基因和核工业文化,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一堆一器”

它们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上世纪,它们联手开启了中国的原子能时代。上世纪,它们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立下汗马功劳,为和平利用核能、造福人类点燃了希望之光。它们是国之重器,是中国跨进原子能时代的钥匙。它们,就是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于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区内)。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事业的重要指示,决定从苏联引进一座7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直径1.2米的回旋加速器,当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一堆一器”的建造工作。1956年5月26日,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动工兴建。1958年6月10日,回旋加速器调试出束。同年的6月13日,重水反应堆达到临界。


1958年9月27日,在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现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为典礼剪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盛赞:“它们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攻克“两弹一艇”技术难关、研制人造卫星和洲际导弹,培养大批核工业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回旋加速器退役,20年之后的2007年,重水反应堆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undefined



 


上一篇:核基础科研——堆、素、器、表
下一篇:核工业文化遗产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试验基地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L6-11层

电话:0755-86938537

邮箱:asnes.nuclear@szu.edu.cn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中国核能与安全高等研究院